在門診的時候有時會遇到二種極端狀況.一種是臨床看起來應該定期觀察就足夠的病灶,但病人還是很不安,終日感到很焦慮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.另一種是從臨床觀察就覺得需要馬上檢查治療的病灶,病人卻認為這個腫塊已經很久了或者出生就有,怎麼可能會有問題而把它忽略掉.才剛來京都大學頭二個月就讓我更有感觸.
第一個是默克細胞癌 (Merkel cell carcinoma)的年長病患.這是一種很少見的皮膚癌,所以剛好在京都大學病院遇到是一定要進行觀摩的.這是一種原發性神經內分泌細胞皮膚癌,主要出現在老人的頭頸部,轉移及死亡率都很高.而此病人是在臀部,直到長大到三分左右才被病人注意.經過檢查已經出現淋巴轉移,所以除了進行原發部位切除外,還需要進行轉移部位的全淋巴切除.負青手術的遠藤醫師手術過程都處理得非常仔細謹慎,只是這類腫瘤的復發率很高,病人還是要接受長期的觀察.
第二個是乳腺外佩吉特氏 (Extramammary Paget’s disease),這個疾病好發的部位就是男女性會陰生殖器部位,可能原發於皮膚也可能是體內有其他癌症而出現在皮膚的轉移.在台灣並不少見.早期它的臨床特徵需與濕疹及黴菌感染需要作鑑別診斷,而它常會延誤就醫的原因正是由於它的部位,往往讓病患不好意思進行檢查,這次的病患也一樣直到原病灶從斑塊中長出腫塊了才就醫.所以手術除了進行原病灶切除還進行了淋巴切片(lymph biopsy)及病灶外圍的map biopsy以確侵犯的範圍.
第三個是黑色素瘤 (Melanoma),這個皮膚癌相信是最為人所知的皮膚癌之一,但讓我感到很不捨的是病患非常年輕,才三十多歲.病灶從出生就存在,五年前病人就發現它在變大,這二個月開始發現中間有腫塊,才決定來就醫.整個病灶足足有5*4平方公分,預後並不好.同樣地需要進行是否有其他淋巴及器官的檢查.
當然以上遇到的皮膚癌都不是皮膚最常見的皮膚癌,也不是所有皮膚癌的預後都那麼差.有一些皮膚癌症相對只要在早期處理原發的皮膚部位,如基底細胞癌(Basal cell carcinoma),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.
不是每個人都是皮膚科醫師,不會分好的跟壞的,所以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從基本做起
1.大小2.顏色(顏色包括是否均勻)3.是否有出血4.形狀變化5.邊緣有沒有變化
也千萬不要只根據從小就存在或疼痛與否就斷定.
臨床觀察當然不是百分百準確的,如果當下醫師就建議要進行切片檢查,請不要害怕,只是希望有更多資訊讓您可以更安心.如果當醫師表示需要觀察時有二個含意一個是現時看來是良性的,另一個是任何病灶都有可能在人體變化的同時出現改變,所以會提出定期來檢查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