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"結節性癢疹"(prurigo nodularis)可能大家都會很陌生,能夠說出這個病名的一定是皮膚科專科醫師,但由於這個疾病往往都需要很漫長的治療而容易讓患者失望而放棄。
早期會特別注意到這個疾病是幾年前一位洗腎患者,他已經看了非常多醫師,但都沒有規則治療,而問他自己知道是什麼病嗎,他也說不出來,於是就遊走於不同門診,忍受著無比的搔癢。後來慢慢發現這類患者不在少數,而且患者由於缺乏對這個疾病的了解也變得治療不規則,最後導致病情反復而無效。
這個疾病的特徵就是無比的”癢”,同時伴隨一顆顆突突硬硬的厚咖啡色的疹子。這種癢可是讓病人抓到流血也不能罷休,所以我們衛教患者要停止搔抓好像是對無助的患者的不理解。
會出現這個疾病的原因非常多樣,
從異位性皮膚炎,肝腎狀功能異常,糖尿病,神經感覺異常或精神疾病患者都有可能伴隨這種疾病。
而相關的致病機轉也是比較多樣性,確實最為重要的致病因子一直未知。同時由於這個疾病長期被忽略,因此研究也相對較不完整。
因此幾年前我投入相關的研究,首度發現其與白細胞介素17(一種在乾癬尤其重要的發炎物質)以及內皮素(一種致癢因子)有明顯的相關性。同時也被刊登在皮膚科領域指標性的醫學期刊:研究皮膚科雜誌(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)。希望借有更多的研究在未來能應用在治療相關疾病上能有突破。
而目前最常用的治療包括光照治療,冷凍治療以及免疫調節劑等。
當然最重要的是醫師能發現這疾病是否因伴隨其他問題而引起的,需要一併治療。
另外,由於會有結節的出現,所以需要跟疥瘡造成的結節作出區分。
之前曾經遇到好幾位患者的癢疹其實是因疥瘡所造成,疥瘡治療後就藥到病除,所以必需要細心的每次診視。
如果有一天醫師告訴你得了這種慢性的癢疹,請好好跟醫師溝通配合規則治療,希望能夠好好克服這難以停罷的癢癢癢。
下圖有治癢與尚未治療的二隻手有著莫大的不同。